几分钟的演讲,只能讲一个大概。这里是我要讲的全部的话。
有人在演讲里提到知识爆炸。在中国没有知识爆炸。知识爆炸发生在美国,在西方,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不在中国。这里在知识领域是死水一潭。这一潭死水有时候会被知识爆炸波及而已。这么大个国家,对全球互联网的贡献几乎为零,是件非常耻辱的事情,远不如韩国对世界互联网的贡献。但是大家还是这么热衷的谈论所谓的微创新。所以在中国大家口中不断说知识爆炸,其实根本对知识爆炸没有什么感觉。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的知识爆炸真是到了让我震惊的程度。这么多人对这么多知识领域在充满热情的追求,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快得让你觉得可怕。所以我说美国是放开了手脚大步的跑。我们中国是把自己的手脚全部捆着,一点点的往前挪。为什么在美国有知识爆炸,在中国没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兴趣的缺失。只有保持对兴趣爱好的追求,去探索各个领域的知识,追求对各个领域更好的理解,甚至是在最底层的理解,才会有很多的知识分享,才会去利用现有的技术更好的去探索知识,才会有知识爆炸。
还有人提到人脑象电脑一样,学习就好像往里面装操作系统装软件。人和电脑的不同,最基本的是人可以感觉快乐。人有感觉器官,可以感觉周遭的世界,可以感知自己的快乐。人能够感觉快乐,才会有理性的发展。因为人要用理性来让自己更加快乐。机器只是接受人给于的指令,成为人的附件和工具而已。
那么为什么在我们的教育里面大家忘记了快乐呢?和前面大家忘记了自己的兴趣一样,这是现代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即学习和生活的严重脱节。
大家都相信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的交流各种学习体验,比如踢球的方法,做菜的方法等等。但是当我们坐下来谈学习和教育的时候,大家想到的都是在学校里考试拿学位,或者培训拿证书,学习和生活是严重脱节的,是隔离的。这种隔离,简单的说,有三大隔离。
第一隔离,是学习内容和生活所需之间的严重隔离。比如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学校里不会教。很重要的人文学习,学校里不会教。对于我们文化里真正有营养的,前辈人对我们文化的反思,学校不会教。如何去认识社会,探索社会,如何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学校里不会教。数学到底需不需要每个人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都这样按部就班的学起,占用每个人如此多的时间?
第二隔离,是教学的人和专业知识间的隔离。教这门课的老师,是不能用他所教的知识去谋生的。出了校门,这些老师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这是一个中学校长对老师们说的原话。小学里的语文老师对文字都没有兴趣,平时不喜欢阅读,写信也绝不会看第二遍,看看语言组织是否恰当,但他们在教语文。他们能教什么?只能是按照教学大纲上的来教。对知识并没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对语文真的有理解就会让学生表述一个电影为什么好看来训练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老师从来就没有象该领域的专家一样去面对丰富的环境,去长期的积累,怎么可能有真的理解?没有理解就不会用自己的话表述,就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不会灵活的去运用知识。美国大学里工程学院的教授90%以上没有真的在工业界做过工程师,但他们在教工程。商学院的老师从没有做过生意。教育学院里的老师从没有学习经验,但他们在研究教育。这就是现在的主流教育模式。
第三隔离,是成人世界和童年世界的隔离,即人生成长的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的隔离。童年的快乐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到(除了现在准备奥数的儿童,他们连人生第一阶段的学习都被剥夺了)。但是成人后被学校占有了大量的时间,不能够去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索成人的世界,去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去吸收自己文化里真正的营养,前人对我们的文化的反思,没有学会对自我的了解,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中学后有些人考上了大学,继续中学里的生活模式,每天就是上课考试,除此之外是大量的无聊和打游戏,而不是利用大学里的时间把第二阶段的成长补上来,大学毕业的时候发现自己对社会还是一无所知,非常的困惑和惶恐。有些人没有考上大学,就要去打工,要去赚钱,面对生活的压力,也没有时间去进行自由的学习。面对未知的社会也是惶恐,害怕。人生第二阶段的学习,如果长时间没有补上,习惯了对社会一无所知的状态,以后就很难补上了,只能成为机械化大生产的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包括知识工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很难回忆起童年的那种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了。
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对我们的社会的改变从一开始的娱乐和衣食住行慢慢的向和我们的人类更核心的部分迈进,解决我们人类更深层次的需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开始在学习教育领域慢慢开始发力了,尤其是最近几年。互联网这种革命性的力量可以说是来自于其互联的力量。这种互联的力量必然打破现有主流教育的这种和生活严重隔离的状态,实现和生活的连接。同样的三大连接:
第一连接,学习内容是和生活的紧密相连。在生活中的学习,连续性的随时随地的学习。
第二连接,真正有知识的人,即那些各行各业的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专家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就可以很好的教,成为优质的教师资源。现代课堂对老师的课堂管理和备课的能力要求太高了,不切实际的高,但是对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的要求太低了。我们要把前者要求放低很多,对后者的要求提高很多,让拥有知识的专家们业余时间就可以教。如何实现这些?
第三连接,儿童在向成人阶段过渡的时候就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了解成人的世界,完成对社会的了解,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象童年时一样的去玩,继续保持童年的那种快乐,而不是一种断裂的状态。
这就是生活中的学习,也是我在十多年前决心投身学习教育领域的初衷,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在生活中的学习。大家可能觉得谈论生活中的学习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和我们无关,要赚钱或要实际点还是要做围绕着学校里的应试以及职业培训来做。我告诉大家,我在三年前就预测美国会在3-5年内产生对教育有颠覆性的网站出来。现在我们看到了。我现在预测在5到10年内就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学习对现有的主流教育模式的取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在10年内基本就定下大局。因为我做技术的,对技术的发展所需要的时间(主要是在美国的技术进步的速度)可以做比较好的估计,知道要实现真的生活中的学习和未来的知识社会需要哪些技术。同时我又不是单纯做技术的,我知道技术的推广,用户习惯和使用模式的的培养需要多少时间,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协同发展需要多少时间。我对社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我能做这种预测。而以前我的几次预测,都比我预测发生的时间更早。另外,我想告诉大家,只有紧紧抓住生活中的学习,你才可能建立起对学习和教育真正的理解。建立对学习教育的理解并不难,因为我们的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都有很多的学习经验,借助这些学习经验,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首先理解什么是学习,再来接触教育,来理解教育的问题。这样你才可能建立起对学习和教育的理解,完全没有必要去仰仗什么所谓的教育专家。而这个了解探索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样个人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整理,和其他人的交流沟通,形成各个领域的知识。至少在学习和教育领域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我们有其他专业的学习的经验。我这10多年下来,对学习和教育领域的探索和积累以及系统知识的建立,就是这样一点点走过来的,而以前在教育学院听他们所谓的美国教育界四大天王之一上的课只占微不足道的万分之一都不到(虽然他的课确实精彩,能让你很快的就对教育体系里面所有的理论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我10多年前决定投身学习教育领域,学习计算机,做电子学习的研究,系统的了解美国在学术和工业界对elearning所做的研究和开发,非常让我失望。他们基本上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只是把旧有的课堂搬到网上去而已,而不是对学习对教育从根本上进行重新的思考,依据现有的技术或即将有的技术做新的前景的设想。互联网改变学习和教育的前景远远超过这些人的想象力。你如何去想象未来的学习和教育?这里给大家这个问题。然后我开始了解美国民间的教育实践,发现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宝藏。美国的民间对教育的根本问题做了几十年的不断的实践研究,有着大量的经验。(智慧在民间,这不光在美国,在中国也是一样的。中国教育的智慧也是在民间。)但是当时的问题是这些民间的教育实践者对技术不是很了解,民间关于教育的智慧并没有和elearning结合起来。但是在最近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慢慢的结合起来了。这几年美国在教育领域的新的革命性的应用和举措让学习和生活更走近了一步。
但是网络公开课,可汗学院,或者coursera这样的技术和平台,还不足以带来真正生活中的学习,让生活中的学习成为主流的教育模式。要实现这个,我们必须对知识的数字化形式做一个根本性的突破。以前的知识,不管是博客还是维基,都是以文件为中心的,很难实现在生活中的连续性的学习。而学习是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连续性发生着的。所以我们需要有碎片化的能够将这些学习体验经验收集起来,把知识提取出来,并形成好的知识结构的工具。evernote说他们要让人记住所有的东西。怎么可能记住所有的东西,只能是记住对自己重要的具有知识性的东西,但显然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理解,从他们的产品也可以看出来。比如evernote今天所讲的,他们现在做的大量的工作都是在对手写的识别对图片里的字的识别,是想把知识的各种形式的方便录取做到极致,他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在这些方面,也说明他们没有看到另外的一片很广阔的空间。
这个就是我现在在做的知识引擎的工具。简单的解释,知识引擎就象记录微博一样,每天有点什么你可以随手很快很方便的记下来。微博上的是象说话一样的,你说出的话,你一般也不会去再看。但是有些微博比较具有知识性,你想收藏起来。还有些人的微博是比较具有知识性的微博,比如李开复博士的微博,经常的1,2,3,4的。那你想收藏这样的微博。但是微博收藏的多了,成千上万的,你是很难管理的。在我开发的知识引擎里,你可以将这些收藏的短的笔记打成知识包,或者制作标签树(标签树就是通过标签来展现你的大脑的知识结构),建立学习(知识)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建立学习小组,举办学习沙龙,或者开课。
知识本来就是那些以后你经常会用的东西,你需要经常的去看,去更改,去建立好的知识结构(形成好的知识体系,和更深层次的知识相连)。知识引擎就是帮助你从生活的体验中把这些抽象的知识抽取出来,形成好的知识结构,完成一个引擎的能量转换的功能。就好像发动机实现汽油里的能量和机械动力之间的转换一样,有了知识引擎,我们就可以去造知识领域的各种飞机轮船汽车。比如说一个项目团队内部的知识管理。
我现在在网上给厦门五齐学校上的网络课就是基于知识引擎这个平台。厦门五齐学校里的学生是从农村里出来只有小学中学学历在城市的工厂里做工的所谓“农民工”。他们非常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五齐学校给他们提供不仅是职业上的培训,还包括人文教育和美育。我上个月给他们讲我的成长,讲我在童年时期的成长,中学时的成长,大学时的成长,把自己成长过程中我觉得很重要的成长经历学到的东西总结出来分享给他们,帮助他们回忆自己快乐的童年,那段时期的种种感觉,体会自己在人生成长的第二阶段应该学习什么东西,比如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学会感觉自我,对社会的把握,多尝试些不同的行业,去真的理解这些行业等等,都是和他们生活紧密相关他们真正需要的知识。上下来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让我对用知识引擎去管理知识分享知识有了更强的信心。
现在给厦门五齐学校上的网络课主要还是我每周两次的网上上课。但是以后的发展,我希望这些学生能够利用知识引擎,在平时就可以进行更多的独立的学习和相互间的学习。
生活中的学习,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也不是边缘性的学习,而是即将到来的主流学习。知识引擎的开发,将推动它的到来,真正开启知识社会的时代。我们这里没有知识爆炸,大家无法感知它的即将来临,不过一定会被其波及。